2019年,我校在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的指引下,以學科建設為引領,促進學?!疤豳|升格”;以應用型建設為重點,以開拓新型科研機構、智庫平臺為方向,以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為目標,不斷加強學科內涵建設,創新科研管理機制,在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上又取得了扎實的進展。
全年學??蒲袇f議經費達到3740萬元。課題協議經費合計2881.6萬元,其中縱向課題協議經費共498.5萬元(其中國家級課題240萬元,省部級課題242.7萬元,市廳級課題15.8萬元),橫向課題協議經費2380.1萬元,其它項目經費3萬元;學科經費251萬元,浙江省屬高?;究蒲袠I務費337.74萬元,專利資助或轉讓費37.1萬元,地方合作服務費232.6萬元。全校共立項各類項目34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34項(其中省外專局引智項目4項待認定),市廳級項目21項,橫向科研項目202項(其中10萬元以上的橫向項目數量達60項),校級科研計劃項目73項,其它項目9項。
全年全校教職工在各類學術期刊上共發表論文457篇,其中被SCI和SSCI收錄39篇、EI收錄32篇、ISTP、ISSHP收錄5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8篇,權威和一級論文24篇,光明日報和中國社會科學報理論文章10篇,浙大核心論文21篇;出版專著7部;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65項、外觀設計專利15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69項;以第一單位獲省級成果獎1項、參與省級獎1項、廳級成果獎2項。
目前,學校擁有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省重點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建有省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浙江省家政服務人才培養培訓聯盟”、“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平臺分析測試技術培訓基地”、“中國-白俄羅斯環境友好產品研制和技術轉化聯合實驗室”4個省校協作共建研究機構,“智慧養老與家政服務協同創新中心”1個校培育性平臺,“浙江樹人大學白俄羅斯研究中心”和“浙江樹人大學海峽兩岸科技合作中心”2個境外合作研究機構;設有“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研究院”等25個校級研究機構。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經濟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4個省一流學科,建有5個校級重點學科。繼續高度重視專業碩士學位申報工作,把申碩工作作為一流學科建設的主要目標,確立了“工程”、“國際商務”2個申碩培育點。到2019年,學校有兼職碩導共48名,累計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01人,為“十三五”學科平臺建設及申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不斷加強與地方、產業的合作。一年來,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原則,學校與天臺縣人民政府、柯橋區楊汛橋鎮人民政府、天臺縣三洲鄉、長興縣泗安鎮人民政府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與拱墅區科技局、柯橋區科技局、海寧科技局、桐鄉科技局等科技部門進行了合作。學校還與企業積極開展對接交流活動,與綠城服務有限公司、寧波大昌藥業有限公司、浙江拜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威電子等公司進行了產學研合作。
為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學校在一年內舉辦了精彩紛呈的各類學術活動。4月,“第三屆中白青年國際論壇”在白俄羅斯明斯克舉辦,是該論壇第一次走出國門;8月,學校承辦了第二十屆亞洲區家政學會國際雙年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家政學專家和學者共300余人參加會議;9月,學校又承辦了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民辦教育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首次學術沙龍。為提高學校高層次科研項目的申報成功率,科研處多次邀請校外相關專家來校舉辦國家級、省部級項目申報專題培訓會,充分調動了全校教師的申報積極性。一年一次的省部級課題報告月活動于11月繼續開展,共9個學院2個部門開展了53場專題報告,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也濃厚了校園學術研究氛圍。校社科聯與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聯合舉辦的“人文大講堂”,現服學院舉辦的“菜根沙龍”,楊汛橋校區的“越湖大講堂”等學術活動逐漸常態化、品牌化,不斷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來校交流,在學校形成較好反響,受到教師和學生好評。
11月,在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上,我校學報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精品期刊”,“民辦高等教育”欄目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另據知網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顯示,我校學報的影響因子為0.432,創辦刊以來新高。
據邱均平主持的金平果中國科教評價網推出的“2020年中國民辦本科院校競爭力排行榜”,我校在科研實力(師均科研成果)位居全國民辦本科院校第一。